紫癜性肾炎妊娠需评估病情包括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依蛋白尿等分为低中高风险妊娠,孕期定期监测多项指标、优先用对胎儿影响小药物并控血压,分娩期据情况选分娩方式且注意药物安全,产后继续监测并留意哺乳用药,特殊人群需综合年龄、病史及生活方式等对妊娠的影响加强管理。
一、病情评估
1.蛋白尿与血尿评估: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若尿蛋白>1g/d提示病情可能活动,需密切关注;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情况也需记录,血尿程度可反映肾小球受损情况。
2.肾功能评估: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妊娠可能加重肾损害风险。
二、妊娠风险评估
1.低风险情况:病情稳定,蛋白尿<1g/d,肾功能正常,血压正常,此类患者妊娠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密切监测。
2.中风险情况:蛋白尿1~3.5g/d,肾功能轻度受损,血压轻度升高,妊娠过程中需加强监测与管理。
3.高风险情况:蛋白尿>3.5g/d,肾功能严重受损,血压显著升高,妊娠可能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需谨慎评估妊娠可行性。
三、孕期管理
1.监测指标:定期监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包括eGFR)、血压、血常规等,建议每1~2周复查一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药物使用: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需权衡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风险收益比,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强的药物。
3.血压管理: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以减少高血压对肾脏和胎盘的损害。
四、分娩期管理
1.分娩方式选择: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若病情稳定、胎儿状况良好,可考虑阴道分娩;若存在严重肾功能损害、胎盘功能不良等情况,需适时行剖宫产。
2.药物使用注意:分娩期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损害的药物,确保麻醉药物等使用安全,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
五、产后管理
1.病情监测:产后继续密切监测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一般建议产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相关指标。
2.哺乳注意:若产后需使用药物,需考虑药物对乳汁的影响,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必要时可暂停哺乳并评估母乳与药物的安全性权衡。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育龄女性患紫癜性肾炎妊娠时,需综合考虑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风险更高,需加强孕期监测与管理。
2.病史因素:有既往紫癜性肾炎复发史的患者,妊娠前需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妊娠中更应严格监测,一旦出现病情活动迹象及时干预,降低母婴风险。
3.生活方式:孕期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减少肾脏负担,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利于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