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有皮肤表现即双下肢对称性紫癜等且肾脏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表现,分类包括仅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Ⅰ型、非肾病性蛋白尿伴血尿的Ⅱ型、肾病性蛋白尿伴血尿的Ⅲ型、具急性肾炎表现的Ⅳ型、呈慢性进展的Ⅴ型。
一、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一)皮肤表现
紫癜性肾炎患者多有皮肤紫癜表现,通常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多见于小腿伸侧,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表面,可融合成片,部分患者可伴有瘙痒,病情反复时紫癜可迁延不愈,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过敏表现。
(二)肾脏表现
1.血尿:是常见的肾脏症状,可为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或肉眼血尿(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血尿可间断出现或持续存在。
2.蛋白尿: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根据尿蛋白量不同可分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轻者为少量蛋白尿,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进而可能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相关表现。
3.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水肿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4.高血压: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高血压,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更易出现血压升高情况,长期高血压若控制不佳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5.肾功能异常: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二、紫癜性肾炎的分类
(一)Ⅰ型: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此型特点为仅表现为单纯的血尿或少量蛋白尿,不伴有其他明显的肾脏损伤相关表现,病情相对较轻,预后一般较好,但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二)Ⅱ型:非肾病性蛋白尿伴血尿
患者有蛋白尿,但蛋白尿程度未达到肾病性蛋白尿的标准,同时伴有血尿表现,蛋白尿定量一般低于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水平,肾脏病理损伤相对Ⅰ型有所加重,但通过规范治疗仍有较好的恢复可能。
(三)Ⅲ型:肾病性蛋白尿伴血尿
此型患者蛋白尿达到肾病性蛋白尿的标准,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同时伴有血尿,肾脏病理多呈现较明显的肾小球病变,病情相对复杂,治疗上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控制蛋白尿,以保护肾功能。
(四)Ⅳ型:急性肾炎型
具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伴有少尿,肾脏病理多表现为较明显的急性炎症反应,起病较急,需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迁延不愈。
(五)Ⅴ型:慢性肾炎型
病情呈慢性进展过程,患者长期存在蛋白尿、血尿、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肾脏病理多表现为慢性化改变,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治疗上需长期管理,以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