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为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类型且尿蛋白微量时提示肾脏早期受损,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小球系膜区炎症及滤过膜通透性改变相关,诊断需有紫癜病史、经尿液及肾功能检查明确,非药物干预包括急性期休息、规避过敏原、饮食调整为低盐优质低蛋白且保证热量,药物治疗需专业医生据循证用糖皮质激素等,部分患者经规范干预可病情稳定部分可能进展,长期需定期复查、保暖防感染、女性妊娠需计划监测。
一、紫癜性肾炎合并微量尿蛋白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类型,当尿蛋白定量处于微量水平(一般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儿童<0.2g/g、成人<0.15g/g)时提示肾脏早期受损,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引发炎症反应相关,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损伤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微量尿蛋白产生。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多在紫癜出现后1-8周内出现肾脏损害表现。
2.尿液检查:尿常规可发现微量蛋白,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明确微量尿蛋白水平,结合尿沉渣镜检排查血尿等其他尿液异常,辅助判断肾脏受损程度。
3.肾功能检查:早期肾功能多无明显异常,需动态监测以评估肾功能进展。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劳累,儿童患者更应保证充足休息,因过度劳累可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微量尿蛋白改善。
2.避免过敏原:明确并规避可能的过敏原,如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花粉等,严格避免再次接触,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需细致排查,这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微量尿蛋白的基础措施。
3.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保证热量摄入,低盐饮食可减轻肾脏水钠潴留负担,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选择瘦肉、牛奶等优质蛋白来源)能在满足机体蛋白需求时减少肾脏滤过负担,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调整饮食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在保证营养基础上控制蛋白摄入。
四、药物干预相关(循证依据)
若病情需要药物治疗,可能涉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抗炎等作用,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者整体情况,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选择,避免不恰当用药加重肾脏损伤。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部分微量尿蛋白的紫癜性肾炎患者经规范干预可病情稳定、微量尿蛋白消失,也有部分可能病情进展,需密切监测,儿童患者整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重视微量尿蛋白情况。
2.长期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儿童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感染可诱发紫癜复发及肾脏损伤加重;女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计划妊娠及孕期监测,因妊娠可能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