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血尿分肉眼和镜下,机制是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蛋白尿是蛋白质漏入尿液,与滤过屏障受损等有关;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始,因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高血压由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一些因素会影响各症状表现。
一、血尿
1.表现形式: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血色等;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
2.产生机制: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肉眼血尿相对更常见,这与儿童肾脏病变后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红细胞漏出有关;而成年患者镜下血尿可能更为隐匿,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一般来说,感染等诱因可能会加重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导致血尿加重。
二、蛋白尿
1.表现情况:患者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轻度蛋白尿时可能无明显外观改变,需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发现;较明显蛋白尿时,尿液可出现较多泡沫,且泡沫不易消散。
2.发生缘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漏入尿液。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蛋白尿的机制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对尿液检查结果有一定干扰,需注意区分。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导致蛋白尿加重。有前驱感染病史的患者,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更容易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从而出现蛋白尿。
三、水肿
1.水肿特点: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病情进展后可波及下肢、全身。儿童患者水肿可能相对更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活动相对较少,颜面部等部位水肿更容易凸显;成年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原因,早期水肿不被重视。
2.水肿产生原理: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是主要原因。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肾脏对水和钠的排出减少,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机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水肿可能发展较快;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脏等负担,需密切关注。
四、高血压
1.血压情况: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儿童患者发生高血压时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表现相对更明显,因为儿童对血压变化的感受相对更敏感;成年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的头部不适等。
2.高血压形成因素: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也参与其中。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更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其本身存在一定的血压调节易感性。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进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需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