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刺是关节因退变、创伤等致软骨磨损破坏后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引发骨质增生硬化的关节退变病,病因包含年龄、创伤、肥胖、职业、遗传因素,临床表现有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畸形,诊断靠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药物、手术方式,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膝关节骨刺即膝关节骨质增生,是关节因退变、创伤等因素致软骨磨损破坏后,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引发骨质增生、硬化形成的关节退变疾病。
二、病因
1.年龄因素:4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渐退变、磨损,为膝关节骨刺重要诱因。
2.创伤因素:膝关节曾有骨折、韧带损伤等创伤史,破坏关节正常结构与力学平衡,易促发骨刺形成。
3.肥胖因素:超重或肥胖者膝关节承受压力大,加速关节软骨磨损,诱发膝关节骨刺。
4.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蹲起或膝关节负重较大职业(如矿工、运动员等),膝关节磨损加速,易生骨刺。
5.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具遗传易感性,更易出现膝关节软骨退变及骨刺形成。
三、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早期多为轻微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病情进展后疼痛渐重、呈持续性。
2.关节僵硬: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发僵,活动片刻可缓解。
3.关节肿胀:骨刺刺激周围组织致炎症反应,可引发关节肿胀。
4.活动受限:因疼痛、肿胀及关节结构改变,膝关节活动范围渐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等。
5.畸形:严重时可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可发现膝关节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等。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清晰显示膝关节骨质增生情况(骨刺部位、大小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详细了解关节软骨、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病变。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以降低膝关节负重;行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开展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舒张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2.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需注意药物禁忌及可能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剧烈运动,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膝关节负重,日常注重膝关节保健。
2.肥胖者: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减轻体重,降低膝关节压力。
3.儿童:儿童较少出现膝关节骨刺,若有膝关节相关病变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误诊误治。
4.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关节软骨退变加速,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膝关节,预防膝关节骨刺发生。
5.有膝关节创伤史者:定期复查膝关节情况,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