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概念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且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的肾脏疾病,分为原发和继发,原发常见急、慢性,继发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诊断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分类情况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无其他明确系统性疾病作为病因。常见类型包括:
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相关,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为眼睑及下肢水肿)、高血压等,儿童相对多见,多数预后较好,部分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病程超过3个月,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由其他系统疾病引发肾脏的肾小球损害。例如:
1.狼疮性肾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多见于育龄女性,患者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系统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痛等)外,还会出现肾脏肾小球受累的相应表现。
2.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多见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
二、诊断相关要点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等明确。
(一)临床症状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表现有差异,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先有前驱感染史,随后出现血尿、水肿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则以长期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血尿(红细胞增多)、蛋白尿(尿蛋白阳性)等异常。
2.肾功能检查:可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情况,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后期常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
3.其他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针对狼疮性肾炎等)、血糖检测(针对糖尿病肾病等)等,以明确是否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具体病因。
(三)肾活检
是明确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通过肾活检可准确判断肾小球病变的具体形态、病理类型等,对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多见,多与前驱链球菌感染有关,需密切关注水肿、血压变化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及时就医监测相关指标。
(二)成年人
成年人慢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需关注长期的血压控制、蛋白尿管理等,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
(三)老年人
老年人患肾小球肾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往往较为复杂,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同时要注意药物使用对肾脏可能产生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