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是检查肾病的常用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尿蛋白、尿潜血等肾病相关线索,但有局限性,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且易受干扰,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查肾病时各有特点,不能仅依尿常规确诊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一、尿常规能发现肾病的相关线索
尿常规是检查肾病的常用初步筛查手段,其中包含多项指标。例如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含量极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150mg。如果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尿潜血也是尿常规中的重要指标,尿潜血阳性可能意味着肾脏或尿路有出血情况,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导致尿潜血阳性;此外,尿常规中的尿糖、尿比重等指标也能为肾病诊断提供线索,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尿糖阳性以及尿比重的改变等。
二、尿常规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尿常规能发现肾病相关迹象,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些肾病早期尿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例如某些轻微的肾小球病变,在疾病初期尿常规中的蛋白、潜血等指标可能还未出现明显变化。另外,尿常规检查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比如留取尿液标本时被污染,女性月经期留取尿液可能会导致尿潜血假阳性等情况,所以不能仅依靠尿常规就确诊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肾脏超声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
三、不同人群尿常规查肾病的特点
1.儿童:儿童肾病在尿常规上可能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等情况,但儿童留取尿液标本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更好地配合以获取准确的尿常规标本。同时,儿童肾病的病因可能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在结合尿常规结果判断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例如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参考儿童专属的正常范围来评估。
2.女性: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留取尿常规标本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所以建议非月经期留取标本进行检查。女性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时也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在分析尿常规结果判断是否为肾病时,要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干扰因素。
3.老年人: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尿常规中一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不太典型。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本身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在通过尿常规判断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肾功能的减退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4.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肾脏受累的较高风险,这类人群更需要密切关注尿常规的变化,因为他们的肾病可能在尿常规上有相对早期的表现,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异常,通过定期检测尿常规中的尿蛋白等指标,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病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