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通过肾穿刺可明确病理类型等指导治疗,其适应证含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不明、需鉴别诊断等,禁忌证有绝对与相对之分,操作在B超引导下俯卧位进行,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等,儿童需注重安抚,老年要评估基础情况,有出血倾向人群严格把握禁忌证。
一、肾穿刺对紫癜性肾炎的意义
紫癜性肾炎通过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精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例如不同病理类型的紫癜性肾炎在治疗策略和预后上存在差异,肾穿刺能清晰呈现肾小球病变情况,如肾小球细胞增生、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具体病理改变。
二、肾穿刺的适应证
1.临床表现不典型:当患者蛋白尿、血尿等表现不典型,难以单纯依据临床症状判断病情时,需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后续治疗。
2.病情进展不明确:若紫癜性肾炎患者病情短期内加重,肾功能出现异常波动(如肌酐快速升高)等情况,通过肾穿刺可了解肾脏病理变化进展情况,进而调整治疗方案。
3.鉴别诊断需求:当需鉴别紫癜性肾炎与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等)时,肾穿刺病理检查是重要的鉴别手段。
三、肾穿刺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严重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凝血指标严重偏离正常范围)、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危险值)等,此类患者行肾穿刺极易导致严重出血并发症。
孤立肾:仅有一个肾脏的患者,肾穿刺风险极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
肾动脉瘤:存在肾动脉瘤时,肾穿刺可能引发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后果。
2.相对禁忌证
重度高血压未控制:血压过高时行肾穿刺,术中术后出血风险增加。
慢性肾衰竭:肾脏萎缩明显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穿刺取材困难且并发症风险高。
肾脏位置过高:深吸气时肾下极也不达髂嵴水平,穿刺操作难度大且易出现并发症。
四、肾穿刺操作过程
通常在B超引导下进行,患者采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麻醉后,利用穿刺针获取肾组织,整个操作过程需遵循严格无菌原则,确保操作规范以获取可靠病理标本。
五、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尿色变化,观察有无血尿、腰痛等情况,定期复查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血尿加重、肾周血肿等。
六、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进行肾穿刺时需特别注重安抚,尽量减轻患儿恐惧与不配合,确保操作安全顺利,因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术后恢复需格外关注。
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术后监测与护理,密切观察术后身体状况变化。
有出血倾向人群:严格把握禁忌证,若存在出血倾向,需先积极纠正凝血异常等情况,谨慎评估是否可行肾穿刺,避免因操作导致严重出血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