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肌肉拉伤可挂骨科或运动医学科,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保证营养、观察恢复;成年人按拉伤程度制定康复计划、注意生活方式和伤口护理;老年人要注意安全、补充营养和定期复查,就诊前可按RICE原则初步处理,严重时尽快就医。
一、韧带肌肉拉伤应挂的科室
韧带肌肉拉伤通常可挂骨科。若医院分科较细,有运动医学科,也可挂运动医学科。骨科主要处理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疾病,韧带肌肉属于软组织范畴,运动医学科则更专注于运动相关的肌肉、韧带等损伤的诊治。
二、不同人群韧带肌肉拉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韧带肌肉拉伤多与运动损伤或意外牵拉有关,儿童的骨骼、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重视。在就医后,要避免儿童过度活动拉伤部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钙等有助于骨骼肌肉修复的营养物质,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较高,充足营养利于损伤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拉伤部位的恢复情况,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细致观察是否有异常肿胀、疼痛加剧等情况。
(二)成年人
成年人韧带肌肉拉伤常见于运动爱好者、体力劳动者等。运动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未充分热身或运动姿势不当易导致拉伤;体力劳动者则可能因过度劳累或突然用力造成拉伤。成年人在就医后需根据拉伤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如轻度拉伤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受伤。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避免长时间不良姿势加重肌肉韧带负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患有糖尿病等,要尤其注意伤口的护理,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需预防感染,密切关注拉伤部位的愈合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韧带肌肉拉伤可能与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有关。老年人骨骼脆性增加,肌肉弹性和力量下降,所以更易出现韧带肌肉拉伤。就医后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再次跌倒等情况发生,因为老年人平衡能力较差,再次受伤风险较高。饮食上要注重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以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延缓肌肉萎缩等情况,促进拉伤恢复。同时要定期复查,了解拉伤部位的恢复进展,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康复方案。
三、韧带肌肉拉伤的初步处理建议
在前往医院就诊前,对于韧带肌肉拉伤可先采取RICE原则进行初步处理。R即休息(Rest),立即停止引起拉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休息;I即冰敷(Ice),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冰敷3-4次,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C即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E即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但需注意,若拉伤严重出现明显畸形、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或肢体不能活动等情况,应尽快就医,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