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发生多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致肾脏组织受攻击引发炎症损伤相关;继发性肾病包含代谢性疾病里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高尿酸血症致肾小管间质炎症等,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致肾小球硬化等,感染相关如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致肾炎、链球菌感染引发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肾炎;遗传性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如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因基因突变成年渐现症状;药物或毒物损伤因长期用肾毒性药或接触毒物损害肾脏;其他因素有肥胖致肾病风险增加、老年人肾结构功能衰退易发病、女性妊娠期可发生肾病。
一、原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的发生多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相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主要是肾小球足细胞的免疫损伤,其具体机制涉及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紊乱,释放炎症因子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
二、继发性肾病
1.代谢性疾病相关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引起肾小球硬化,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30%会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高血糖通过多元醇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种机制损伤肾脏。
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间质和肾小管,可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功能障碍,逐渐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影响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
2.心血管疾病相关
高血压是常见诱因,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长期高血压还会损害肾小动脉,引起肾血管性肾病,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3.感染相关
某些病原体感染可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肾脏,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炎症;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通过免疫复合物介导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致病。
三、遗传性肾病
部分肾病具有遗传倾向,由基因突变导致。例如,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是由于PKD1或PKD2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肾实质,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一般在成年后逐渐出现症状。
四、药物或毒物损伤
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可损伤肾脏,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其通过干扰肾小管细胞的代谢,引起肾小管坏死;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毒物,毒物在肾脏蓄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其他因素
肥胖人群患肾病风险增加,可能与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小球高滤过)有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肾单位减少,肾脏对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肾脏疾病;女性在妊娠期可能发生妊娠期肾病,与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如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状态调整等)相关,部分女性既往存在肾脏基础问题在妊娠期可能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