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迁延慢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病程超三月反复迁延不愈的疾病,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引发炎症致滤过膜损伤及免疫异常等相关,临床表现有尿液异常(蛋白尿血尿水肿)、全身表现(紫癜反复发作、关节腹痛、贫血乏力等),诊断需有过敏性紫癜病史超三月、尿常规持续蛋白尿血尿、肾活检符合病理改变,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预后与控制治疗相关,注意不同年龄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注意事项,如儿童防上感、成人规作息,女性妊娠监测,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充足休息、避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老年慎评估治疗方案,过敏者规避过敏原。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紫癜肾炎迁延慢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病理改变相关,多与机体免疫异常、血管炎症持续存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1.尿液异常:常见蛋白尿、血尿,蛋白尿可为轻度至重度,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初期多为眼睑、颜面部水肿,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紫癜反复发作史,伴有关节痛、腹痛等过敏性紫癜的其他系统表现,且病情迁延不愈时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标准
1.病史:有过敏性紫癜病史,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反复。
2.尿常规:持续存在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定量可能异常,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等。
3.肾脏病理:肾活检病理检查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符合紫癜肾炎的病理改变,且病程迁延表现出慢性肾炎的病理特征。
四、治疗原则
1.免疫抑制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肾脏炎症,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需在医生评估下合理应用。
2.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水肿可适当给予利尿剂减轻水肿;对于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病情迁延慢性肾炎的预后与病情控制情况、是否规范治疗等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而规范治疗、积极控制病情活动可改善预后。
2.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易加重病情;成人患者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性别:一般无特殊性别差异相关禁忌,但女性患者妊娠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因妊娠可能影响紫癜肾炎迁延慢性肾炎的病情。
生活方式:需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特殊人群风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更谨慎评估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有过敏史患者需明确过敏原并尽量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