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需从判断(依据症状表现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现场初步处理(制动固定、呼吸管理)、医疗专业治疗(保守与手术)、康复护理(呼吸锻炼、活动指导、饮食营养)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处理,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相应处理要求。
一、肋骨骨折的判断
1.症状表现:受伤部位疼痛,深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肿胀、淤血等情况,若合并血气胸还可能有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肋骨较软,骨折后畸形可能不明显;老年人骨质疏松,可能轻微外力就导致骨折且愈合相对困难。
2.诊断方法: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结合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部位、数量及有无合并症等。年龄较小的儿童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老年人则需考虑骨质疏松对骨折判断的影响。
二、现场初步处理
1.制动与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可用三角巾等简单固定胸部,减少骨折端移动,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避免过紧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2.呼吸管理: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让其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管理更需谨慎,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等。
三、医疗专业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数量较少的患者。主要是胸带固定、止痛等对症处理。胸带固定要根据患者胸廓大小调整合适松紧度,定期检查皮肤情况。止痛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考虑患者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此类强效止痛药物。
2.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端明显移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反常呼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等情况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肋骨固定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也需加强护理。
四、康复护理
1.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锻炼,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儿童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
2.活动指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哭闹等增加胸廓活动的因素,老年人要防止跌倒等意外情况导致骨折再移位。
3.饮食营养:保证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人群饮食需求不同,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要预防骨质疏松加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肋骨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要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胸廓弹性好,骨折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且容易被忽视,固定时要选择合适材料,定期复查。
2.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肋骨骨折后愈合慢,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注意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孕妇:孕妇发生肋骨骨折要谨慎处理,影像学检查要权衡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固定等操作要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