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发的病变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与感染接触过敏原相关有肾脏外表现如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腹痛等及肾脏受累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依据病史实验室检查肾活检诊断需远离过敏原对症治疗肾脏损害多数预后好需长期随访儿童需避过敏原加强护理合理饮食定期监测用药安全成人要控血压健康生活定期复查。
一、定义与发病概况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所引发的肾脏病变,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其发病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等因素相关,是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二、临床表现
1.肾脏外表现:常先出现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还可能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表现。
2.肾脏受累表现:可出现血尿,呈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部分患儿会出现水肿,初期多为眼睑、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少数患儿会出现高血压,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三、诊断要点
1.病史依据: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在此基础上出现肾脏相关表现。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血尿(红细胞增多)、蛋白尿(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异常(病情进展时)。
3.肾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通过病理检查可更精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四、治疗原则
1.远离过敏原: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应严格规避。
2.对症治疗肾脏损害:
对于有血尿、蛋白尿等较轻肾脏损害的患儿,可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等作用,能减轻肾脏炎症反应;
若病情较重,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且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药物加重肾脏负担或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五、预后及随访
1.预后情况:多数患儿预后较好,经规范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少数患儿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相对成人预后较好,但仍需长期密切随访。
2.长期随访:无论病情轻重,都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日常生活中要加强护理,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要合理安排,限制过多蛋白摄入,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定期到医院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的监测,密切关注肾脏功能变化,用药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规范,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手段改善病情。
2.成人患者:除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原则外,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等目标范围),以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避免因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肾脏损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