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类,原发性多与免疫、感染等相关,继发性由其他系统性疾病继发,遗传性与基因缺陷有关;病因上原发性与免疫机制异常等密切相关,继发性由全身性疾病继发,遗传性与基因缺陷致结构或功能异常有关;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等,儿童早期症状不典型,老年人表现易被基础疾病掩盖;诊断检查包括尿液、血液检查及肾活检;治疗原则有一般休息限钠等,对症处理症状,免疫抑制治疗原发性等,儿童用药谨慎,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选肾影响小方案。
一、定义与分类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等相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由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糖尿病肾病由糖尿病导致)继发;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则与基因缺陷有关,呈家族遗传倾向。
二、病因分析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其发病多与免疫机制异常密切相关,如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肾小球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此外,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自身免疫紊乱等也可能参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由其他全身性疾病继发,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可累及肾小球;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肾小球微血管,逐渐引发糖尿病肾病。
(三)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与特定基因缺陷相关,基因异常导致肾小球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多数患者可出现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可见红细胞)、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高血压等表现。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具体表现有差异,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较急,可能伴有短期内尿量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
(二)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肾小球肾炎可能因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早期症状不典型,需密切关注尿液变化及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肾小球肾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表现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需综合评估。
四、诊断检查
(一)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评估蛋白尿程度。
(二)血液检查
检测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自身抗体(协助诊断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等。
(三)肾活检
是明确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能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水肿明显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二)对症治疗
针对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三)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免疫介导炎症明显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细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监测肾功能及生长发育;老年人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定期评估肾脏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