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高度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具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高脂高蛋白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有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且夜间仰卧位加重前倾坐位蜷曲位缓解的腹痛、胰头癌患者因癌肿压迫或浸润胆总管致胆汁排泄受阻的进行性加重黄疸及短期内明显消瘦等,诊断靠CT、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治疗有早期可手术切除的手术治疗及无法手术者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特殊人群中吸烟者需严格戒烟,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并定期查胰腺相关项目,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警惕恶变。
一、定义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
二、病因
1.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高脂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吸烟人群患胰腺癌的概率较非吸烟者显著升高,可能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胰腺组织有关;高脂高蛋白饮食会改变胰腺分泌环境,影响胰腺正常代谢功能。
2.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可能是高血糖状态长期刺激胰腺组织所致;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会使胰腺组织反复损伤修复,增加恶变几率。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常为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夜间及仰卧位时加重,前倾坐位或蜷曲位可缓解。
2.黄疸:多见于胰头癌患者,因癌肿压迫或浸润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粪便呈陶土色等。
3.消瘦:患者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有关。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CT:可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MRI:对胰腺病变的分辨率较高,尤其适用于碘过敏或病情复杂需进一步精细评估的患者。
2.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CA19-9是目前诊断胰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绝对,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病理活检: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早期胰腺癌有手术切除机会,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但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综合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吸烟者:吸烟是胰腺癌明确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应严格戒烟,以降低胰腺癌发病风险及改善预后,戒烟可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代谢环境,减少烟草对胰腺等器官的持续损害。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并规范控制血糖,同时应定期进行胰腺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胰腺癌,因为高血糖状态可能掩盖胰腺癌早期症状或增加胰腺恶变风险。
3.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人群要遵循医生建议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通过监测胰腺形态及相关指标变化,警惕胰腺恶变可能,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