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鼻窦炎分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两类,非侵袭性真菌球多单侧鼻窦发病常见曲霉菌有相关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变应性与过敏体质相关伴鼻息肉等且鼻窦有真菌团块及影像学膨胀性改变,侵袭性病情进展快可侵犯组织血管常见毛霉菌等有相应症状,临床表现非侵袭性真菌球有单侧渐进性鼻塞等,变应性有过敏表现,侵袭性有面部肿胀等,诊断有鼻内镜、影像学(CT非侵袭性真菌球鼻窦高密度影骨壁无破坏侵袭性有骨质破坏,MRI显示病变范围等)、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治疗非侵袭性以手术为主术后一般无需长期抗真菌药但需定期复查,侵袭性需急诊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并监测病情控制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儿童手术需评估风险注意术后护理,老年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预防并发症,特殊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需控血糖,变应性伴哮喘需管理哮喘和避过敏原。
一、定义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鼻窦引发的炎性疾病,根据病情侵袭性程度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类。
二、分类及特点
(一)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1.真菌球:多发生于单侧鼻窦,常见致病真菌为曲霉菌,患者多有单侧鼻塞、流脓涕、头面部隐痛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鼻窦内高密度阴影。
2.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与过敏体质相关,常伴鼻息肉、哮喘等,鼻窦内可见黏稠真菌团块,影像学显示鼻窦膨胀性改变。
(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病情进展快,可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常见致病真菌有毛霉菌等,患者除鼻部症状外,可出现面部疼痛、视力障碍、发热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三、临床表现
非侵袭性真菌球患者多有单侧渐进性鼻塞、脓涕,部分可无明显全身症状;变应性者可有鼻息肉、打喷嚏、流涕等过敏相关表现。
侵袭性者除鼻部症状外,可出现面部肿胀、眼部受累(如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头痛、高热等,病情严重时可致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一)鼻内镜检查
观察鼻腔内有无真菌团块、息肉样变等异常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1.CT:非侵袭性真菌球可见鼻窦内高密度影,骨壁多无明显破坏;侵袭性者可见骨质破坏。
2.MRI:可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鉴别诊断。
(三)病理检查
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真菌种类及病变性质。
五、治疗原则
(一)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鼻内镜手术切除真菌团块及病变组织,术后一般无需抗真菌药物长期治疗,但需定期复查。
(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需急诊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同时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真菌性鼻-鼻窦炎相对少见,手术时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加强鼻腔护理,注意观察鼻腔恢复情况,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需警惕术后感染及病情复发。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及治疗需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术中术后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特殊基础疾病患者
如合并糖尿病的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预后,需严格遵循糖尿病治疗方案,积极控制血糖;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若合并哮喘,需同时管理哮喘病情,避免接触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