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临床综合征具相关外显症状且肾功能相关不适不明显,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指标正常,必要时行肾活检,基础治疗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药物干预针对蛋白尿血尿,生活管理包括适宜休息活动、低盐等饮食调控及定期病情监测,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注重用药安全等、老年要控基础病指标、女性经期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概况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当肾功能正常时,指血肌酐、尿素氮等常规肾功能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但尿液检查可能存在蛋白尿、血尿等肾脏受累表现,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小球损伤相关。
二、临床表现特点
此阶段患者多仍存在过敏性紫癜的典型外显症状,如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关节疼痛肿胀(常累及大关节)、腹痛等,而肾功能相关的不适症状不明显,如无水肿、少尿等肾功能异常引发的典型表现。
三、检查评估要点
1.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尿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超出正常范围)、镜下血尿(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参考值),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受影响。
2.肾功能检测:血肌酐(男性一般<76.8μmol/L,女性<62.4μmol/L)、尿素氮(成人正常范围3.2~7.1mmol/L)等指标处于正常区间,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未受明显损害。
3.肾活检:必要时通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有助于判断病理损伤程度及指导后续治疗。
四、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抗生素等)、花粉等;注意休息,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药物干预:对于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依那普利、氯沙坦等)减少尿蛋白;若血尿明显,可在循证医学支持下辅助使用相关药物,但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影响肾功能。
五、生活管理细则
1.休息与活动:肾功能正常时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每日活动时长建议控制在30~60分钟,但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睡眠时长维持在7~9小时,儿童及青少年需保证足够睡眠时间以利身体恢复。
2.饮食调控:采取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减少高蛋白食物过量摄入(如过量摄入肉类等)以防加重肾脏负担;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摄入,保证维生素及矿物质供给。
3.病情监测: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及时察觉病情变化。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格外注重药物使用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皮肤紫癜变化及尿液情况,遵医嘱定期复诊,保障儿童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2.老年患者: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更严格控制基础病相关指标,因基础疾病可能间接影响紫癜性肾炎病情,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时要综合评估基础病对肾脏的影响。
3.女性患者:月经期间需关注尿液变化,因月经可能对尿常规结果产生一定干扰,月经结束后复查尿常规更能精准反映肾脏情况;孕期女性若患紫癜性肾炎且肾功能正常时,需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因妊娠可能影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