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可出现尿液异常如蛋白质含量增加致持久不消散的泡沫尿、分肉眼和镜下的血尿(由多种原因引起且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蛋白尿等),水肿有晨起眼睑水肿、病情进展时的下肢凹陷性水肿,尿量可减少(少于400ml/24小时为少尿、少于100ml/24小时为无尿)或增多(超2500ml/24小时与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有关),肾实质受损易致肾性高血压(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且常规降压药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腰部隐痛胀痛等不适,儿童肾病水肿更突出易因呼吸道感染诱因需及时就医,老年人征兆不典型需综合评估肾功能等,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高血压患者长期控制不佳易致肾损害需关注肾功能及尿液变化。
一、尿液异常
1.泡沫尿:若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可出现持久不消散的泡沫尿。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泡沫短暂即散,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时,尿液表面会出现细小且长时间不消散的泡沫,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肾病。
2.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异常增多。血尿可能由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有蛋白尿、管型尿等。
二、水肿表现
1.晨起眼睑水肿:肾脏对水液代谢起调节作用,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水钠潴留,早期可出现晨起时眼睑、颜面水肿,活动后可稍有缓解。
2.下肢凹陷性水肿:病情进展时,可出现双下肢、脚踝等部位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皮肤后,局部会出现凹陷且长时间不易恢复,这是因为肾脏排泄水钠功能障碍,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
三、尿量改变
1.尿量减少: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时,尿量可显著减少,少于400ml/24小时称为少尿,少于100ml/24小时称为无尿,常见于急性肾衰竭、严重肾小球疾病等情况。
2.尿量增多:部分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异常增多,超过2500ml/24小时,可能与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有关,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等。
四、血压升高
肾脏通过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参与血压调节,肾病患者肾实质受损时,易引起肾性高血压。表现为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且常规降压药物效果可能不佳,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病。
五、腰部不适
部分肾病患者可出现腰部隐痛、胀痛等不适。例如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增大,牵拉肾包膜可引起腰部胀痛;肾结石伴发肾积水时,也可能出现腰部酸痛等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肾病可能水肿表现更突出,且易合并呼吸道感染等诱因,若出现晨起眼睑水肿、尿中泡沫增多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肾病如肾病综合征起病可能较隐匿,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肾病征兆可能不典型,血压升高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水肿可能与心功能不全等混淆,需综合评估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同时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增长本身有生理性减退,更应关注尿量、尿液性状等变化。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糖尿病肾病,除关注上述尿液、水肿等征兆外,还需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迹象;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易导致肾损害,需密切关注肾功能及尿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