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具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缓慢进展可致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终至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多数病因不明部分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超半年转化而来,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部分病例发病,感染等可诱发;临床表现有初期眼睑及下肢水肿渐全身性水肿、常见蛋白尿致尿液泡沫多、有肉眼或镜下血尿、部分患者血压显著升高及长期高血压加重肾损害、早期肾功能减退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现乏力腰酸食欲减退等;检查有尿常规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蛋白尿程度、肾功能检查反映肾功能减退程度及动态监测病情、肾脏B超观察肾脏形态大小等辅助判断结构异常、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关键手段;治疗以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并发症为目标,包括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限蛋白磷摄入、水肿明显限钠盐)、控制高血压用ACEI或ARB等药物、减少尿蛋白选合适药物、控制诱因;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避对肾功能有明显影响药物并监测生长及肾功能,老年常合并基础疾病需兼顾并监测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选安全方案,妊娠期女性需谨慎用药避对胎儿有影响药物并监测母婴血压肾功能等。
一、定义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伴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多数病因不明,部分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超半年转化而来,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部分病例发病,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等可诱发病情。
二、临床表现
1.水肿:初期多为眼睑、下肢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
2.蛋白尿:为常见表现,尿中蛋白增多可致尿液泡沫增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
3.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等)或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
4.高血压:部分患者血压显著升高,可出现头晕等不适,长期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
5.肾功能减退: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乏力、腰酸、食欲减退等,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逐渐异常。
三、检查诊断
1.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肾脏病变情况。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蛋白尿的具体程度,对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3.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功能减退程度,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
4.肾脏B超:可观察肾脏形态、大小等,辅助判断肾脏结构有无异常。
5.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的关键手段,能为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以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限制蛋白及磷摄入,水肿明显者限制钠盐摄入。
控制高血压: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以降低血压并减少尿蛋白。
减少尿蛋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进一步保护肾功能。
控制诱因:如有感染等诱因,积极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治疗时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生长指标及肾功能变化。
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母婴血压、肾功能等情况,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