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类中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糯米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止泻;蔬菜类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调养脾胃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等效;水果类苹果性平味甘酸归脾肺经能健脾益胃桂圆性温味甘归心脾经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肉类及蛋类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鸡蛋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可补气血益脾胃;饮品方面小米粥性温味甘咸归脾胃肾经能健脾和胃滋阴养血山药薏米粥可增强健脾祛湿功效;特殊人群中儿童脾虚选易消化食物孕妇脾虚可适当食用相关食材老年人脾虚选软烂易消化食物并注意饮食温度等及配合适度活动。
一、谷物类
1.粳米: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之效,《本草纲目》载其“温中,益气,补下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者,日常可煮成粳米粥,易于消化吸收。
2.糯米:糯米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之功,对脾虚腹泻、倦怠乏力者有益,但因其黏性较大,一次不宜多食,以防加重脾胃负担。
二、蔬菜类
1.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本草经读》提及其“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长期食用可调养脾胃,山药可炒食、炖汤或做成山药泥,适用于脾虚致食少便溏、倦怠气短等症。
2.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之效,《滇南本草》记载南瓜“横行经络,利小便”,对脾虚气弱、营养不良等有改善作用,可蒸煮后直接食用或煮粥。
三、水果类
1.苹果:苹果性平,味甘、酸,归脾、肺经,中医认为其有健脾益胃、生津润燥之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苹果含丰富果胶等成分,能调节肠道菌群,对脾虚引发的消化不良、便秘等有一定帮助,可每日适量食用,洗净后直接吃或做成苹果泥。
2.桂圆:桂圆性温,味甘,归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名医别录》称其“主安志,厌食”,适合心脾两虚、脾虚血亏者,但桂圆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且不宜过量,以免助火生痰。
四、肉类及蛋类
1.鸡肉: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效,《食疗本草》记载鸡肉“补五脏,续绝伤,益气力,补虚弱,壮脾胃”,对脾胃虚弱、乏力怕冷者适宜,可炖汤、清炒等,但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2.鸡蛋:鸡蛋性平,味甘,归脾、胃经,能补气血、益脾胃,富含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是日常健脾常用食材,可煮食、蒸蛋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摄入。
五、饮品方面
1.小米粥:小米性温,味甘、咸,归脾、胃、肾经,有健脾和胃、滋阴养血之功,《本草纲目》提到小米“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熬煮成小米粥易于消化,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是良好调养食物,可长期作为辅助食疗。
2.山药薏米粥:山药与薏米搭配,薏米性平,味甘、淡,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湿之效,两者煮粥可增强健脾祛湿功效,适合脾虚湿盛致体倦乏力、大便溏泄等情况,制作时将山药、薏米洗净后同煮成粥,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冰糖。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脾虚者,应选易消化食物,如上述小米粥、山药泥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且需注意饮食规律,少量多餐;孕妇脾虚时,可适当食用鸡肉、鸡蛋、苹果等,需注重食材新鲜卫生,若脾虚症状较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老年人脾虚,因消化功能减退,更宜选择软烂易消化食物,如粳米粥、南瓜粥等,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脾胃,还可适当配合适度轻体力活动促进脾胃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