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致大量血浆蛋白尿失,核心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儿童成人均可发病,依实验室检查确诊且需肾活检明病理类型指导治疗,以抑制免疫炎症为主;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并发症,由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致肾小球损伤,有皮肤紫癜等表现,结合相关检查诊断,需脱离过敏原并依病情用药物治疗,重者需肾脏替代治疗;两者均属肾脏疾病范畴可现蛋白尿等,均涉免疫炎症反应,诊断需实验室及病理检查,不同点为肾病综合征病因多样、病理类型丰富,紫癜肾炎有明确前驱表现且发病机制不同,部分紫癜肾炎可发展为类似肾病综合征表现,治疗均需关注免疫调节及肾脏保护且要考量不同年龄生理病理特点。
一、肾病综合征
1.定义与核心特征:肾病综合征是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核心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及高脂血症。发病与免疫、遗传等多因素相关,儿童、成人均可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发病诱因及表现细节有差异,如儿童可能与感染等因素关联更紧密。
2.临床表现: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可从眼睑、下肢渐延及全身;高脂血症可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不同病因引发的肾病综合征伴随表现有别,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
3.诊断方法:依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实验室检查确诊,同时需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肾活检对明确病因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肾活检操作需考虑其耐受性等因素。
4.治疗原则: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变化,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需谨慎权衡。
二、紫癜肾炎
1.定义与核心关联: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并发症,由过敏原(如感染、食物、药物等)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除皮肤紫癜外,常伴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易接触过敏原等因素相关。
2.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多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可伴关节痛、腹痛等;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镜下或肉眼)、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异常,儿童患者肾脏损害程度及恢复情况受年龄、过敏原控制情况等影响,需动态监测。
3.诊断方法:结合皮肤紫癜等典型表现,检测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等,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病理改变,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充分沟通以获取配合,减少操作风险。
4.治疗原则:首先脱离过敏原,根据病情程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免疫炎症,若合并肾功能不全等严重情况需采取相应肾脏替代治疗措施,儿童患者在治疗中需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三、两者异同点及关联
1.相同点:均属于肾脏疾病范畴,可出现蛋白尿等表现,发病过程中均涉及免疫炎症反应参与,诊断均需借助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手段。
2.不同点:肾病综合征病因多样,病理类型丰富;紫癜肾炎有明确过敏性紫癜前驱表现,肾脏损害是过敏性紫癜的系统累及表现。发病机制上,肾病综合征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致蛋白漏出,紫癜肾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发炎症。
3.关联:部分紫癜肾炎患者病情迁延可发展为类似肾病综合征的表现,两者在治疗上均需关注免疫调节及肾脏保护,临床中需注意鉴别诊断,依据具体病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在鉴别及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量其生理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