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有拉伸练习、冲击波治疗、矫形器使用;运动疗法包括低强度有氧运动和足部肌肉力量训练;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外用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有相应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
一、物理治疗
1.拉伸练习:
足趾拉伸:坐在椅子上,将患侧脚放在另一腿的大腿上,用手将足趾向身体方向缓慢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拉伸时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造成损伤;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受度适当调整力度。长期久坐或经常站立的人群因足底筋膜容易紧张,更应定期进行此类拉伸练习。有足底筋膜炎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拉伸时要循序渐进。
小腿拉伸: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撑墙,患侧腿向后伸直,脚跟贴地,膝盖伸直,身体向前倾,感受小腿后侧的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次。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小腿肌肉容易紧张,更需重视小腿拉伸;老年人进行小腿拉伸时要缓慢进行,防止摔倒。
2.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冲击波作用于足底筋膜病变部位,促进组织修复和血液循环。研究表明,冲击波治疗可以减轻疼痛并改善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功能。一般需要多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之间有一定间隔。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冲击波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不建议采用冲击波治疗。
3.矫形器使用:定制合适的足弓矫形器可以改善足底受力分布,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例如,对于扁平足或高弓足人群,使用矫形器能有效调整足部生物力学结构。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足部形态定制合适的矫形器,儿童处于足部发育阶段,矫形器的选择和使用需更加谨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运动疗法
1.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快走时要注意步伐平稳,避免过度劳累。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足底压力,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对于老年人,快走速度不宜过快,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准;年轻人可适当加快速度,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有氧运动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运动风险。
2.足部肌肉力量训练:可以进行踮脚尖练习,双脚后跟慢慢抬起,尽量将身体向上提起,保持几秒后放下,重复多次。还可以进行用足趾抓毛巾练习,将毛巾放在地上,用患侧脚的足趾抓毛巾并提起。儿童进行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趣味性,避免让儿童产生抵触情绪;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可能异常,进行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足部皮肤情况,防止受伤。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但需要注意,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也需密切关注胃肠道和肾脏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
2.局部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通过皮肤渗透起到抗炎止痛作用。局部外用药物相对口服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对于皮肤过敏人群应避免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局部外用药物也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的患者。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术后复发等。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足底筋膜切开松解术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一般状况、足部病变程度等。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更高,术前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和准备;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