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护理涵盖依病情调整休息与营造合适环境,密切观察尿量、尿色、血压及有无水肿、腹痛、关节痛等表现,做好皮肤清洁、避免外伤与观察紫癜变化,按肾功能等调控蛋白质、盐分、水分摄入,关注患者情绪并获家属支持,儿童需注重休息、皮肤护理与心理安抚,老年要兼顾基础疾病监测与病情观察。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安排:依据紫癜性肾炎病情程度调整休息状态,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耗能,促进病情恢复,避免因过度活动使病情加重;病情稳定后可适度开展轻度活动,像散步等,但要杜绝剧烈运动。
2.环境营造: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且舒适,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为患者打造优良的休养环境。
二、病情观察
1.尿量与尿色监测:密切留意患者24小时尿量及尿色变化,若出现少尿、血尿等状况,需及时向医生汇报,因为尿量和尿色变化是反映肾脏功能的关键指标,少尿可能预示肾功能受损加重。
2.血压监测:定时测量患者血压,紫癜性肾炎患者可能并发高血压,而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若发现血压异常升高,需采取相应护理举措。
3.其他表现观察:留意患者有无水肿加重、腹痛、关节痛等表现,紫癜性肾炎可能累及多个系统,比如出现腹痛可能提示胃肠道受累,关节痛可能与关节部位血管炎相关。
三、皮肤护理
1.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患者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清洁剂,防止损伤皮肤屏障引发感染。
2.避免外伤:嘱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尤其是儿童患者,需加强看护,防止其抓挠皮肤致使紫癜加重或皮肤感染。
3.皮肤状况观察: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紫癜情况,包括紫癜的部位、颜色、数量等变化,若发现皮肤紫癜有新的出血点或原有紫癜加重,要及时告知医生。
四、饮食护理
1.蛋白质摄入调控:根据患者肾功能状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既保障机体营养需求,又减轻肾脏排泄负担,例如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时,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
2.盐分摄入限制: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2~3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含钠高的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3.水分摄入调整:依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量,若尿量正常、无明显水肿,可正常饮水;若尿量减少、水肿明显,则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关注:紫癜性肾炎病程可能较长,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耐心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比如向患者讲解紫癜性肾炎经规范治疗多数可好转的情况,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支持,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六、特殊人群护理
1.儿童患者:儿童好动,需格外注重休息管理,防止其过度玩耍导致劳累;皮肤护理时要更加细心,防止其抓挠皮肤,同时需向家长讲解儿童紫癜性肾炎护理的注意事项,如饮食中蛋白质、盐分的控制等;心理方面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安抚儿童情绪,减轻其对治疗的恐惧。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护理时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情况,在饮食护理中要兼顾紫癜性肾炎和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紫癜性肾炎患者,需在低盐、低蛋白饮食基础上注意控制糖分摄入;病情观察时要更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状况,由于老年患者对病情变化的反应可能不敏感,需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