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是肾小球疾病统称含原发性与继发性发病涉免疫等多因素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等可通过尿常规等检查确诊治疗依类型而异;紫癜性肾炎属继发性继发于过敏性紫癜有肾外表现突出诊断结合紫癜病史等检查治疗首要避过敏原轻重症有不同处理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生长孕妇权衡药物影响老年人需综合基础病制定方案。
一、定义与分类
1.肾炎:是肾小球疾病的统称,涵盖原发性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及继发性肾炎(由其他疾病引发肾小球损伤),发病机制涉及免疫、感染、遗传等多因素,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肾活检等检查确诊,治疗依具体类型采取抗感染、免疫抑制等措施。
2.紫癜性肾炎:属继发性肾炎,继发于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由过敏原引发免疫复合物介导血管炎致肾脏损害,除具肾炎血尿、蛋白尿等表现外,常伴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便血等肾外表现,诊断需结合过敏性紫癜病史及肾脏相关检查。
二、病因差异
1.肾炎:原发性肾炎部分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反应异常相关;继发性肾炎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疾病引发,分别因自身免疫紊乱、代谢异常、病毒感染致肾小球损伤。
2.紫癜性肾炎:主要由过敏性紫癜所致,过敏原(如链球菌等细菌感染、鱼虾等食物、青霉素等药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等部位,引发血管炎症及肾脏损伤。
三、临床表现特点
1.肾炎:不同类型表现各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急起,常先有链球菌感染前驱史,表现为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眼睑及下肢水肿、高血压,部分出现一过性肾功能异常;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渐进展至肾功能不全。
2.紫癜性肾炎:除具肾炎血尿、蛋白尿等表现外,肾外表现突出,皮肤紫癜多为首发症状,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呈紫红色丘疹样;关节症状为大关节肿痛;腹痛呈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痛,伴恶心、呕吐、便血等;肾脏症状多在紫癜出现后数天至数周出现,轻重不一,轻者仅镜下血尿,重者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衰竭。
四、诊断方法
1.肾炎:详询病史,结合体格检查,行尿常规(观察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评估肌酐、尿素氮等滤过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炎病理类型多样,继发性肾炎需明确原发疾病。
2.紫癜性肾炎:除肾炎诊断步骤外,重点询问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过敏性紫癜相关表现,依据皮肤紫癜特征性表现提示诊断,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过敏原、自身抗体等,肾活检可见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典型改变。
五、治疗原则
1.肾炎:原发性肾炎依病理类型及病情轻重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对症支持,控制感染、利尿、降压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延缓肾功能进展,控制蛋白尿、血压,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继发性肾炎积极治原发疾病,同时处理肾脏病变。
2.紫癜性肾炎:首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肾脏病变轻时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等对症;病情重时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密切监测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紫癜性肾炎需关注生长发育,药物使用谨慎,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生长指标;儿童原发性肾炎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预后相对较好,需及时规范治疗防转慢性。
2.孕妇:患肾炎治疗需权衡对胎儿影响,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胎儿状况;患紫癜性肾炎时需考虑妊娠生理变化对病情影响,加强孕期管理。
3.老年人:肾炎发病率较高,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综合考虑基础病,选药避加重肝肾负担,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紫癜性肾炎在老年人中少见,若发生病情较复杂,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