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癌症最早期阶段,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有细胞形态异常、病变局限等特点,由基因突变、上皮细胞异常分化等机制引发,可通过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诊断,主要用手术治疗,预后好,不同人群患原位癌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女性、男性、老年人、年轻人患原位癌各有相关筛查、自查、诊治及生活注意要点。
一、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癌前病变。它是癌症的最早期阶段,此时癌细胞还没有发生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侵犯间质。
二、原位癌的特点
1.细胞形态异常:原位癌的细胞在形态上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细胞大小、形态不规则,核质比增大,核染色深,核分裂象增多,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以乳腺导管原位癌为例,显微镜下可见导管内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具有异型性。
2.病变局限:病变局限于原发部位的上皮层内,不超出上皮基底膜范围。比如皮肤原位癌,病变仅在表皮内,没有向真皮层及更深部位浸润。
三、原位癌的发生机制
1.基因突变:多种因素可导致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某些化学工业污染物等)、放射线照射、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鼻咽癌等的发生相关)等。这些因素作用于细胞的DNA,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发展为原位癌。例如,人乳头瘤病毒的某些亚型的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
2.上皮细胞的异常分化:正常上皮细胞的分化是有序进行的,而在原位癌形成过程中,上皮细胞的分化出现异常,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发育成熟,持续处于增殖状态,进而形成局限于上皮层的原位癌病变。
四、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对于乳腺原位癌的筛查有一定价值,可发现乳腺内是否存在异常的钙化等表现,如乳腺导管原位癌可能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灶。
超声检查:可用于多种部位原位癌的初步筛查,例如甲状腺原位癌,超声可发现甲状腺内的异常结节,但超声对一些浅表部位的原位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能因组织深度等因素有一定限制。
2.病理学检查:
活检:通过手术切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是诊断原位癌的金标准。例如,对可疑的宫颈病变进行宫颈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等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宫颈原位癌。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是否局限于上皮层内,以及细胞的异型程度等情况。
五、原位癌的治疗及预后
1.治疗:
手术治疗:是原位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例如,皮肤原位癌可通过局部切除术将病变皮肤完整切除;乳腺导管原位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乳腺区段切除术等。手术切除能够彻底去除原位癌病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
2.预后:原位癌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通常非常好,患者的生存率几乎接近正常人群。因为此时癌细胞还没有发生浸润和转移,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可以完全清除病灶,患者复发的风险较低。例如,经过规范治疗的子宫颈原位癌患者,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都非常理想。
六、不同人群患原位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女性:女性在一些特定部位原位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乳腺、子宫颈等。女性应定期进行相关部位的筛查,如乳腺定期进行乳腺X线或超声检查,子宫颈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在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避免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等的不当药物,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
2.男性:男性也可能发生原位癌,如阴茎原位癌等。男性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定期自我检查外生殖器部位是否有异常病变。如果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应尽量戒烟,因为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3.老年人:老年人患原位癌时,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等因素,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在诊断方面,要选择对老年人身体负担较小的检查方法;在治疗方面,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治疗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同时,家属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老年人积极配合治疗。
4.年轻人:年轻人患原位癌相对较少,但也有发生的可能。年轻人患原位癌时,可能在发现时病变相对较为隐匿,因为年轻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可能相对较低。在生活方式上,年轻人要注意避免长期接触各种致癌因素,如避免过度暴露于放射线等。一旦发现身体有异常病变,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