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有可能引起转氨酶高,其机制是脂肪肝致肝细胞损伤使转氨酶释放入血。不同类型脂肪肝如酒精性、非酒精性与转氨酶高相关,年龄(儿童、老年人)、性别(妊娠等特殊时期)、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饮酒)、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对其有影响,临床需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管理来改善肝脏状况、降低转氨酶,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一、脂肪肝导致转氨酶高的机制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当肝脏内脂肪堆积,影响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时,肝细胞会受到损伤,细胞内的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通常ALT升高更为明显[1]。
二、不同类型脂肪肝与转氨酶高的关系
1.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脂肪肝,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等病变,进而使转氨酶升高。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往往会高于正常人群,且其升高程度与饮酒量有一定相关性,饮酒量越大,转氨酶升高的可能性及幅度往往越高。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阶段,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容易升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不仅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引发肝脏炎症,促使转氨酶释放增加。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脂肪肝引发转氨酶高的影响及应对
1.年龄:
儿童:儿童肥胖率上升导致儿童脂肪肝发生率增加,儿童脂肪肝也可能引起转氨酶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脂肪肝引发转氨酶高时,需关注其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儿童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适当运动,因为儿童的肝脏对脂肪堆积更敏感,且过度肥胖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转氨酶水平。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更容易导致转氨酶升高。老年人在发现脂肪肝伴转氨酶高时,要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在饮食上要遵循清淡、易消化、低脂肪的原则,适当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散步等,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肝脏负担。
2.性别:一般来说,在相同生活方式等因素下,男性和女性患脂肪肝后引发转氨酶高的机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肝脏负担加重,若本身有脂肪肝基础,更容易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妊娠合并脂肪肝相对少见但病情严重,女性在妊娠前若发现有脂肪肝,应积极控制,妊娠期间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包括转氨酶水平,因为妊娠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增加肝脏损伤风险。
3.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长期高脂、高糖、高油饮食的人群,患脂肪肝的概率高,进而容易出现转氨酶高。这类人群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红肉、油炸食品、甜食等摄入,增加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脂肪的食物摄入。例如,每天应控制食用油摄入量在25-30克左右,减少含糖饮料的饮用等。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脂肪更容易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导致转氨酶高。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减轻肝脏脂肪沉积,从而有助于降低转氨酶水平。
饮酒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者患酒精性脂肪肝风险极高,会引起转氨酶高。这类人群应严格戒酒,戒酒有助于肝脏炎症的消退和肝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使转氨酶水平逐渐下降。
四、病史对脂肪肝引发转氨酶高的影响及处理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更容易合并脂肪肝,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出现转氨酶高的概率增加。这类患者除了针对脂肪肝进行管理外,还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代谢紊乱,影响转氨酶水平。对于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血脂异常会促进肝脏脂肪堆积,导致脂肪肝加重,进而引起转氨酶高,需要在控制脂肪肝的同时,积极治疗高脂血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或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以利于改善肝脏状况和降低转氨酶。
总之,脂肪肝是有可能引起转氨酶高的,在临床中对于脂肪肝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进行综合管理,以改善肝脏状况,降低转氨酶水平。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