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有部位、超声、CT、MRI等多方面特征。部位与淋巴引流、病理类型、年龄、病史等相关;超声下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血流丰富;CT上直径多>5mm、不均匀强化;MRI中T1WI信号与肌肉相近或稍低、T2WI呈高信号,DWI多为高信号且ADC值低。
一、转移淋巴结的部位特征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常见部位与甲状腺淋巴引流途径相关,多首先转移至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周围、甲状腺周围、喉前等区域),也可能转移至颈侧区淋巴结,如颈内静脉链淋巴结等。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部位有一定差异,例如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对多见,且转移部位分布较广;滤泡状甲状腺癌相对更易发生远处转移,但也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年龄方面,儿童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转移范围有时可能更广泛;老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布虽无绝对年龄特异性差异,但身体整体状况可能影响对转移淋巴结相关治疗的耐受性等。性别差异在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布上无明显特异性,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决定转移淋巴结部位,但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身体整体状态进而间接影响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对。有甲状腺癌病史或其他相关基础疾病者可能在淋巴结转移部位及转移情况上有一定特殊性,需结合具体病史综合评估。
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1.形态特征: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纵横比(前后径/横径)常小于1。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浸润生长,破坏了淋巴结正常的结构和形态,导致淋巴结在超声下呈现近似圆形的形态。例如多项超声研究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纵横比大多<1。不同年龄人群中,这种形态特征的表现并无本质差异,但儿童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可能因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在形态上与成人有一定细微差别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影响淋巴结超声形态特征;有甲状腺癌相关病史者转移淋巴结超声形态可能受原发肿瘤影响。
2.回声特征:转移淋巴结多为低回声,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密集,内部结构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不同。部分转移淋巴结内部可出现钙化,钙化类型包括微钙化、粗钙化等,其中微钙化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有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中微钙化的检出率较高。年龄方面,儿童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回声特征与成人相比,在低回声表现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微钙化的检出情况可能因儿童甲状腺癌的特定病理特点有所不同;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改变淋巴结回声特征;有甲状腺癌病史者转移淋巴结回声特征可能受病情进展及治疗等影响。
3.血流特征:转移淋巴结血流信号多较丰富,可表现为周边型、中央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到淋巴结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供应,这与肿瘤生长需要丰富血供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在血流特征上无本质区别,但儿童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血流情况可能因肿瘤生长速度等因素与成人有差异;生活方式不直接影响淋巴结血流特征;有甲状腺癌病史者转移淋巴结血流特征可能因病情变化而改变。
三、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
1.大小特征: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一般直径多>5mm,随着肿瘤转移进展,淋巴结可逐渐增大。但需注意,淋巴结大小并非是甲状腺癌转移的唯一判定标准,因为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淋巴结轻度增大。年龄对淋巴结大小判定的影响在于儿童甲状腺癌可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出现淋巴结明显增大,需密切监测;生活方式与淋巴结大小无直接关联;有甲状腺癌病史者淋巴结大小变化需结合病程等综合判断。
2.强化特征: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在增强CT上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强化程度不同。静脉期强化特点可能有别于良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强化程度有时相对较低或不均匀。不同年龄人群在CT强化特征上无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不影响CT强化特征;有甲状腺癌病史者转移淋巴结强化特征可能因病情发展而改变。
四、转移淋巴结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
1.T1WI和T2WI特征:在T1WI上,转移淋巴结信号多与肌肉信号相近或稍低;在T2WI上,转移淋巴结常呈高信号,但不如胶质丰富的甲状腺组织信号高。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在T1WI和T2WI信号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T2WI信号特点有其相对特征性。年龄因素对MRI信号特征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不改变淋巴结MRI信号特征;有甲状腺癌病史者转移淋巴结MRI信号特征可能受病情影响。
2.DWI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表现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较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密集,细胞外间隙小,水分子扩散受限。年龄、生活方式对DWI特征影响较小;有甲状腺癌病史者转移淋巴结DWI特征可能因病情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