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可出现全身不适、消化道不适、出血倾向及贫血等症状。诊断方法包括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检测、B超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等。
一.症状
1.全身不适
主要表现为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2.消化道不适
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由于肝硬化引起胃肠充血,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3.出血倾向及贫血
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淤斑和胃肠黏膜糜烂出血等症状。出血倾向主要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
二.诊断
1.肝功能检查
代偿期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
2.甲胎蛋白检测
部分肝硬化患者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多为甲胎蛋白小于400ng/ml,且多不超过200ng/ml。
3.B超检查
B超检查可提示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肝硬化。
4.肝纤维化指标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