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发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会在肝脏细胞内复制、繁殖,对肝脏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成年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经常熬夜、酗酒、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有家族乙肝病史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乙肝患者的症状表现差异较大,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
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等。保肝药物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对于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筛查,必要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