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检查项目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片检查、实验室筛查等。
1.双能X线吸收法
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T值≤-2.5可确诊),具有辐射低、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筛查及治疗后随访。
2.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尿钙/肌酐比值等,可反映骨形成(如骨钙素)和骨吸收(如β-CTX)的动态平衡,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类型(如高转换型或低转换型)。
3.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测量椎体真实骨密度,不受骨骼重叠影响,尤其适用于肥胖或脊柱侧弯患者,可早期发现骨量丢失。
4.X线片检查
虽无法直接诊断骨质疏松,但可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皮质变薄等继发改变,为病情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5.实验室筛查
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性激素缺乏,指导针对性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检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加重。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降低骨折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