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在明确药物性肝损伤后,应停用可疑的损肝药物,这是治疗的关键。
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剂量、服用时间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是急性的,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或混合型肝损伤。经过适当的治疗,大多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以完全恢复。然而,如果药物性肝损伤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或者损伤较为严重,可能会进展为慢性肝损伤,进而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其特征是肝脏结构的破坏和纤维化的形成。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功能逐渐减退,出现腹水、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果已经发生了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保肝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调整、避免饮酒等,以促进肝脏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