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骨质疏松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血液检查、定量超声等。
1.骨密度测定
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常用的骨密度测定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骨密度测定结果通常以T评分表示,T评分低于-2.5表示骨质疏松。
2.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但它不能准确测量骨密度,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X线检查可能发现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或其他骨骼异常。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骨代谢的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4.定量超声
定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用于测量骨的硬度和弹性。它常用于评估足跟或其他部位的骨密度,但准确性相对较低,通常作为初步筛查工具。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个人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