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结核和鼻炎区别是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
1、定义和病因
鼻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鼻部特异性炎症。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空气传播、血行播散等途径感染鼻部。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较为复杂。
2、临床表现
鼻结核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痒感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鼻堵塞、流黏性或脓性涕,有时涕中带血。急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痒感、酸痛不适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慢性鼻炎一般有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鼻涕增多,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过敏性鼻炎则有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和鼻塞等典型症状,症状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接触过敏原后发作的特点。
3、诊断方法
鼻结核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鼻炎根据典型的症状,如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结合鼻内镜检查可观察到鼻腔黏膜的颜色、形态改变,如充血、水肿、苍白等。对于过敏性鼻炎,还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来明确过敏原。
4、治疗方法
鼻结核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鼻部局部病变,可进行局部清洁、换药等处理。急性鼻炎一般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注意休息,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等。慢性鼻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在人群密集场所可佩戴口罩。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可定期进行结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