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是一种真皮浅层水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突然发作,好发于组织疏松的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微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常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可自行消退,但可复发。病因复杂,可由药物、感染、食物、物理因素、内分泌改变、精神因素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有基础疾病者等。
1.去除病因:尽可能明确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2.对症治疗: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瘙痒和红肿。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快速缓解症状。
肾上腺素:严重过敏反应时使用,可救命。
3.对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引起者使用抗生素,内分泌改变者调整激素水平等。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如下:
1.儿童:血管性水肿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可能与药物、基础疾病等有关,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3.孕妇:血管性水肿对孕妇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4.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婴儿的药物。
5.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海鲜等。
6.有基础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血管性水肿的治疗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意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