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典型表现为健康肥胖儿童突发剧烈阵发性腹痛、病后数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等血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有压痛肿块,伴随表现有早期反射性呕吐后期可呕吐粪便样物及发病初期一般情况尚好随病情进展现精神萎靡等表现,婴儿期主要是阵发性哭闹等,儿童期能表述腹痛,慢性肠套叠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一、典型临床表现
1.腹痛:多见于健康肥胖儿童,突发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表现为突然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数分钟又发作,此为肠管套叠处肠系膜受牵拉及肠管痉挛所致。
2.血便:病后6~12小时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也可呈新鲜血便或血水,系肠套叠导致肠黏膜出血与肠液混合而成。
3.腹部肿块: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表面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的肿块,多位于右上腹季肋下,其次为脐周,右下腹扪诊有空虚感。
二、伴随表现
1.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后可变为胆汁样物,晚期可呕吐粪便样物,系肠梗阻所致。
2.全身情况:发病初期患儿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休克等表现,尤其是肠坏死、腹膜炎时,可出现发热、中毒症状等。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1.婴儿期(2岁以内):婴儿不能准确表达腹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拒食、面色苍白,还可能有反复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可触及肿块。
2.儿童期(2岁以上):儿童能表述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可伴有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症状相对婴儿期可能更典型,但也需警惕。
四、特殊情况表现
慢性肠套叠多见于较大儿童,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部肿块等,易被忽视,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