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具较高遗传度家族遗传倾向明显基因层面突变或多态性可影响神经发育通路增发病概率,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功能不足致注意力等调节障碍,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如额叶等脑区有改变影响行为和注意力调控,环境因素中产前母亲吸烟酗酒等干扰胎儿发育、围生期并发症损伤神经系统、产后家庭环境不佳及接触毒素等均可能增加多动症发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家族遗传倾向明显。研究显示,若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儿童患多动症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基因层面的某些突变或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发育相关通路,从而增加多动症发生的概率。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与多动症密切相关。例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不足可能导致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出现障碍,使得儿童难以维持专注、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2.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多动症儿童的大脑某些区域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如额叶、基底神经节等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其体积、神经元连接及神经传导等方面可能异于正常儿童,影响了对行为和注意力的调控能力。
三、环境因素
1.产前因素: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感染(如TORCH感染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可能干扰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增加子代患多动症的风险。
2.围生期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产伤等围生期并发症,可能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后续的神经发育,与多动症的发生存在关联。
3.产后早期环境:家庭环境方面,父母关系不和睦、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宽松、早期缺乏足够的情感关爱和互动等,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增加多动症的发病几率;此外,儿童接触铅等环境毒素,也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功能,诱发多动症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