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发生于6月龄-5岁儿童,由上呼吸道感染等致体温骤升引发,无严格固定次数上限,需关注单次、多次发作特点,不同年龄患儿差异及有基础病史患儿特殊性,多次发作等易增不良预后风险,有高热惊厥史儿童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并采取措施预防惊厥,6月龄以下婴儿及5岁以上频繁高热惊厥儿童需特殊关注,有基础病史患儿需更积极体温管理和惊厥预防。
一、高热惊厥的基本情况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发生于6月龄-5岁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导致体温骤升引发。其发生机制与该年龄段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二、次数相关要点
1.单次发作特点:多数高热惊厥为单次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四肢抽搐等,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发作情况。
2.多次发作情况:虽然高热惊厥没有绝对不能超过的固定次数,但多次发作会增加患儿脑损伤风险等不良预后的可能性。如果患儿在短时间内频繁出现高热惊厥,如24小时内反复发作多次等情况,需要高度重视。比如有研究发现,频繁的高热惊厥可能与日后发生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当再次出现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降温等措施预防惊厥再次发生。
3.不同年龄患儿差异: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出现高热惊厥需格外谨慎,因为该年龄段婴儿高热惊厥可能有其他特殊病因,且即使发作次数不多,也更易出现严重情况。而5岁以上儿童高热惊厥相对较少见,若5岁以上儿童仍频繁出现高热惊厥,也需排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疾病。
4.有基础病史患儿的特殊性:如果儿童本身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基础病史,那么即使高热惊厥发作次数较少,也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体温管理和惊厥预防。因为这类患儿发生惊厥后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在发热初期就采取有效的退热及预防惊厥的措施,如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达到一定程度(如38℃左右)就可考虑使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同时及时就医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