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处于正常与糖尿病诊断标准间的中间代谢状态其诊断标准包含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风险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对不同人群有相应影响干预关键是非药物包括合理饮食与增加体力活动。
一、定义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此时机体血糖调节已出现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明确诊断阈值。
二、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FPG):空腹状态下血糖值范围为6.1mmol/L≤FPG<7.0mmol/L,此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2.糖耐量异常(IGT):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值范围为7.8mmol/L≤2hPG<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在5.7%≤HbA1c<6.5%时,也提示处于糖尿病前期。
三、风险因素
1.年龄: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生活方式:长期缺乏体力活动、高热量饮食(如高糖高脂饮食)、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者,患糖尿病前期风险显著升高;
3.家族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
4.既往病史:有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史的人群,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成年人:若不进行干预,约10%-15%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且长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儿童及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糖尿病前期比例上升,需关注其饮食结构与运动情况,预防向糖尿病发展;
女性: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日后发生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产后需密切监测血糖。
五、干预措施
非药物干预是糖尿病前期管理的关键,包括: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取;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