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具管道结构复杂等特征,多由肛周脓肿反复发作等致,临床表现有分泌物排出、外口多伴瘙痒等、疼痛及全身症状,诊断靠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方案依瘘管定,儿童手术需谨慎、术后加强护理,老年人手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术后注意营养等防并发症。
一、定义
复杂性肛瘘是肛瘘的一种类型,其特征为肛瘘管道结构复杂,通常具有多个瘘管、多个内口或外口,病变范围较广,常累及肛管直肠周围多个间隙,管道走行迂回曲折、分支较多。
二、病因
多由肛周脓肿反复发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所致。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若管道未完全愈合,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使管道复杂化,进而形成复杂性肛瘘,此外,克罗恩病、结核等特异性感染也可能引发复杂性肛瘘。
三、临床表现
1.分泌物排出:反复从外口流出脓性、血性分泌物,分泌物量可因病情活动程度而异,急性发作期可能增多。
2.外口表现:外口数量常多于1个,且外口周围皮肤可因分泌物刺激出现瘙痒、潮湿等表现。
3.疼痛:平时可能仅有轻度不适,当瘘管感染、引流不畅时可出现明显疼痛,急性发作时疼痛较为剧烈。
4.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患病者可能出现消瘦等情况。
四、诊断
1.肛门指诊:可触及瘘管条索状结构,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等。
2.肛门镜检查:观察肛管内情况,有助于发现内口。
3.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瘘管走行、分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需依据瘘管具体情况选择,如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等。手术目的是切开或切除瘘管,敞开创面使其逐渐愈合,不同患者因瘘管复杂程度不同,手术方案存在差异。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儿童肛门周围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时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加强肛周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前需充分评估身体状况,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伤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