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控制惊厥、退热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控制惊厥可药物治疗或辅助物理降温;退热要找发热原因并合理选退热措施;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一般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等。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头偏向一侧,以保障呼吸顺畅,这在任何年龄的高热惊厥患儿中都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有呕吐风险的患儿,可避免因误吸导致严重后果。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生命体征特点不同,如婴幼儿心率、呼吸相对较快,需更频繁地监测。
二、控制惊厥
药物治疗:常用的止惊药物有咪达唑仑等,但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和年龄禁忌等。对于婴儿高热惊厥,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幼儿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或合适药物来控制惊厥发作。
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可采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进行物理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且物理降温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有效的退热和止惊措施。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物理降温需特别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三、退热治疗
积极寻找发热原因并处理:高热惊厥多与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发热相关,需及时明确感染灶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存在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依据患儿病情由专业医生判断。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的常见原因不同,如婴幼儿可能更多与病毒感染相关,也可能有特殊的感染途径需关注。
合理选择退热措施:除上述物理降温外,对于年龄较大、病情允许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年龄等因素的限制,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对患儿造成损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惊厥时更易出现严重情况,在处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操作要轻柔、准确,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如是否有嗜睡、抽搐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患儿:对于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等基础疾病的高热惊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更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的药物或措施,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和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