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是6月龄至5岁儿童常见急症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致体温骤升至38.5℃及以上引发因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等感染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斜视肌肉抽搐伴高热等急救需平卧头偏一侧物理降温并及时送医预防要积极预防感染体温超38℃时干预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有家族史儿童需关注及加强防护且保证低龄儿童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小儿高热惊厥是6月龄至5岁儿童常见急症,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致体温骤升至38.5℃及以上时引发,因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感染可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出现惊厥发作。
二、病因
(一)感染因素
主要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扁桃体炎等,体温在38.5~40℃时易诱发惊厥,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可干扰神经细胞正常电活动。
(二)遗传易感性
部分患儿存在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使儿童更易在发热时出现惊厥,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
三、临床表现
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多为数秒至数分钟,同时伴有高热,发作后可能出现嗜睡等表现。
四、急救处理
(一)体位管理
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二)物理降温
可用凉毛巾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帮助降低体温。
(三)及时送医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将患儿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途中持续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
五、预防措施
(一)预防感染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让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风险。
(二)体温管理
当儿童体温超过38℃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预防体温骤升,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家中可常备退热贴等降温物品,体温上升时及时干预,降低体温骤升引发惊厥的可能性。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低龄儿童
6月龄至5岁为高发年龄段,家长需密切关注该阶段儿童体温变化,避免其接触感染源,学习急救处理方法,以便在惊厥发作时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
(二)有家族史儿童
此类儿童更应加强体温监测,严格预防感染,日常做好体温管理,如发热时尽早采取降温措施,降低惊厥发生概率,体现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与针对性防护。
(三)生活方式影响
保证低龄儿童充足睡眠、提供合理饮食以增强免疫力,减少因免疫力低下引发感染进而导致高热惊厥的风险,从生活方式角度全面保障儿童健康,降低高热惊厥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