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囊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黄体囊肿因怀孕早期激素变化,妊娠12周左右可自行消退;滤泡囊肿因卵泡未破裂排卵继续生长形成,孕期相对少见。病理性的卵巢巧克力囊肿与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相关,有相关诱因的女性怀孕后易发生;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与盆腔血流等因素有关,既往有高危因素者怀孕后易出现,怀孕囊肿需结合检查监测变化,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异常需及时处理。
一、生理性怀孕囊肿
1.黄体囊肿
形成原因:女性怀孕后,卵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维持妊娠。正常情况下,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在怀孕早期,黄体继续发育,有时会形成黄体囊肿。这是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促黄体生成素等作用使得黄体持续存在并可能增大形成囊肿。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黄体囊肿可自行消退,其发生与妊娠早期激素波动密切相关,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在该情况下主要是受激素变化的间接影响。
2.滤泡囊肿
形成原因:卵泡在发育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会排卵,如果卵泡没有破裂排卵,继续生长就可能形成滤泡囊肿。怀孕后,虽然妊娠主要依赖黄体维持,但卵泡的发育过程可能受到激素影响出现异常,导致滤泡囊肿形成。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女性怀孕后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生殖内分泌正常的情况下,怀孕时滤泡囊肿相对少见,其形成主要与卵泡发育的生理过程在孕期受激素干扰有关,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直接影响较小。
二、病理性怀孕囊肿
1.卵巢巧克力囊肿
形成原因:如果孕妇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随着怀孕后激素水平变化,异位的内膜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逐渐形成囊肿。年龄上,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可能在不同年龄怀孕时出现这种情况,生活方式方面,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诱因(如经期剧烈运动等可能促进内膜异位种植)的女性怀孕后更易发生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史方面,既往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
形成原因:这类囊肿属于卵巢的上皮性肿瘤。具体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怀孕后由于盆腔血流丰富等因素可能促使原本存在的微小肿瘤样病变发展形成囊肿。年龄上,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一般不是直接诱因,但如果有长期的盆腔炎症等可能增加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既往如果有卵巢上皮性肿瘤相关的高危因素存在,怀孕后更易出现此类病理性囊肿。
需要注意的是,怀孕囊肿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发现怀孕囊肿的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出现异常增大、破裂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既往妇科疾病史的孕妇等更要密切关注囊肿情况,因为不同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同,高龄孕妇自身身体机能等因素可能使囊肿相关风险增加,有既往病史孕妇囊肿可能受原有病情影响而有不同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