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可随吞咽移动的局限性肿块,按病因分为增生性、肿瘤性、囊肿、炎症性结节,按性质分良性与恶性,常见病因有碘摄入异常、遗传、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等,多数无症状,较大结节可致吞咽困难等,检查靠超声、甲功、细针穿刺细胞学,良性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或恶变倾向手术,恶性需依情况手术等综合治疗,儿童恶性可能高、妊娠期需评估、老年人恶性风险高需全面检查。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上下移动。
一、分类情况
1.按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因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过多)、环境因素、致甲状腺肿物质等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肿瘤性结节:包括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和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部分甲状腺癌具有遗传倾向。
囊肿:由甲状腺结节或腺瘤退行性变、出血等形成囊肿。
炎症性结节: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甲状腺炎症后形成结节。
2.按性质分类
良性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如甲状腺腺瘤等,一般生长缓慢,恶变风险较低。
恶性结节:主要为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需重视早期诊断与处理。
二、常见病因
1.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过多均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多与碘缺乏相关。
2.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如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等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
3.放射性接触: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性照射,成年后发生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概率较高。
三、临床表现
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较大结节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表现;若为甲状腺癌,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四、检查方法
1.甲状腺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结节大小、数量、位置、形态等,通过观察结节回声、边界、有无微钙化等特征初步判断结节性质,如低回声、边界不清、微钙化等提示恶性可能。
2.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判断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情况,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通过细针抽取结节内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可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五、处理原则
1.良性结节处理:无症状且良性的结节一般定期随访观察;若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怀疑良性结节恶变倾向,则考虑手术等治疗。
2.恶性结节处理:甲状腺癌需根据具体病理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治疗,必要时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发现后需更谨慎评估,密切随访,必要时尽早明确结节性质。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结节需评估对妊娠的影响及结节性质,因妊娠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及结节变化,需加强监测。
老年人: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相对更高,检查时需更全面准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