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常见诱因包括便秘因素、肛管狭窄因素、外伤因素和感染因素。便秘因素中长期便秘致粪便干结,排便时易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孕期产后、儿童饮食不合理等易便秘诱发;肛管狭窄因素中先天性或手术致肛管狭窄,排便需更大力量扩张致肛管皮肤破裂,先天性患儿需评估治疗,成人手术史致狭窄要关注排便;外伤因素中肛门受外伤或操作不当等直接致肛管皮肤裂伤,特殊职业及生活中受外力撞击等易引发;感染因素中肛管局部感染如肛窦炎蔓延致皮肤溃疡成肛裂,有肛肠感染病史者风险高,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
发病机制:长期便秘会使粪便干结,排便时过硬的粪便通过肛管时,容易造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因为干结的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硬,当用力排便时,肛管承受的压力增大,超过了肛管皮肤的耐受限度,就会引发肛裂。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约84%的肛裂患者存在便秘的情况,长期便秘者肛管受到的机械性损伤风险显著增加。
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较为常见。一般来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孕期和产后更容易出现便秘相关的肛裂,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肠道,产后身体虚弱、活动减少等都可能导致便秘。而儿童肛裂也往往与便秘有关,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等容易引起便秘,进而诱发肛裂。
肛管狭窄因素
发病机制:先天性肛管狭窄或者肛门部位手术等造成的肛管狭窄,会使肛管腔变窄,排便时肛管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扩张,从而增加了肛管皮肤破裂的几率。比如先天性肛门发育异常导致肛管狭窄,随着年龄增长,排便时就容易损伤肛管皮肤引发肛裂;肛门部位曾接受过手术的患者,手术瘢痕可能导致肛管狭窄,也是肛裂的诱因之一。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先天性肛管狭窄的患儿,需要及时评估病情,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来改善肛管狭窄状况,以预防肛裂的反复发生。而成人若有肛门手术史出现肛管狭窄,应密切关注排便情况,一旦出现排便困难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外伤因素
发病机制:肛门部位受到外伤,如异物插入、肛门检查时操作不当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肛管皮肤裂伤。例如在进行肛门指诊等检查时,如果操作过于粗暴,就有可能损伤肛管皮肤,若损伤较深且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发展为肛裂。
生活方式影响:一些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频繁进行肛门部位操作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外伤因素影响而引发肛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肛门部位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比如儿童玩耍时不小心损伤肛门等,都可能导致肛裂发生。
感染因素
发病机制:肛管局部的感染,如肛窦炎等,炎症可蔓延至肛管皮肤,引起皮肤溃疡,进而发展为肛裂。肛窦炎时,炎症分泌物刺激肛管皮肤,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破裂,而且炎症的持续存在会影响肛管皮肤的修复,导致肛裂难以愈合。
病史影响:有肛窦炎等肛肠感染病史的患者,发生肛裂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的感染性疾病,控制炎症,以降低肛裂的发生几率。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