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引发因素包括机械性创伤、解剖、其他等多方面因素,机械性创伤因素里长期便秘致大便干结粗硬排便时对肛管皮肤机械性压力易撕裂肛管后正中线等部位情况,腹泻致粪便频繁刺激肛管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受损,解剖因素中肛管后正中线血供少等致易撕裂,肛管狭窄致通过大便需更大力量易损伤,其他因素包含感染致肛管皮肤弹性降低易破损,缺血致肛管皮肤营养供应不足易破损,医源性因素指医疗操作不规范致肛管皮肤机械性损伤。
一、机械性创伤因素
1.便秘相关:长期便秘是引发肛裂的常见重要因素。当患者存在便秘情况时,大便会变得干结、粗硬,在排便过程中,需要用力排便,这就会对肛管皮肤产生较大的机械性压力。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90%的肛裂患者存在便秘问题。干结的大便通过肛管时,容易直接撕裂肛管皮肤,尤其是肛管后正中线处,此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肛裂。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存在挑食、蔬菜摄入过少等情况导致便秘,也可能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而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也较易发生便秘从而诱发肛裂。
2.腹泻影响:频繁腹泻时,粪便会频繁刺激肛管皮肤,使肛管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例如,一些肠道感染性疾病导致频繁腹泻,稀便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肛管,使得肛管皮肤容易受损,长期反复的腹泻刺激也可能引发肛裂。
二、解剖因素
1.肛管解剖特点:肛管部位的解剖结构使得其容易受损。肛管后正中线处血供相对较少,且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壁形成的肛尾韧带较坚韧,伸缩性差,当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的压力较大,这就导致肛管后壁容易发生撕裂,从而引发肛裂。这种解剖特点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存在,比如青少年肛管发育特点也符合这一解剖情况,容易因排便等因素导致肛裂发生。
2.肛管狭窄情况:先天性肛管狭窄或者肛管部位因外伤、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后天性肛管狭窄,会使肛管管径变小,当大便通过时,需要更大的力量,进而更容易造成肛管皮肤的损伤,引发肛裂。例如,有过肛管部位手术史的患者,由于手术可能导致局部瘢痕形成,引起肛管狭窄,增加了肛裂的发病几率。
三、其他因素
1.感染因素:肛管局部的感染,如肛窦炎,炎症会蔓延至肛管皮肤,引起肛管皮肤的炎症反应,使肛管皮肤的弹性降低,容易破损。肛窦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刺激持续存在,就可能逐渐引发肛裂。对于女性患者,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得会阴部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如果发生肛管周围的感染,也较易诱发肛裂。
2.缺血因素:某些血管性疾病可能导致肛管局部缺血,使肛管皮肤的营养供应不足,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例如,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血液循环不畅,肛管皮肤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容易发生破损进而引发肛裂。老年人由于血管功能逐渐衰退,相对更容易出现缺血相关的情况,增加肛裂的发病风险。
3.医源性因素: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如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等,如果操作不规范,过于粗暴,可能会损伤肛管皮肤,从而引发肛裂。比如,检查时用力过猛或者器械选择不当等情况,都可能对肛管皮肤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肛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