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急症,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由儿童大脑发育未完善、发热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高发于6个月-5岁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有家族史及机体感染时风险高。发作多为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伴发热。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需与癫痫等鉴别。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退热,有复发风险者遵医嘱用药预防。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发展为癫痫,家长要密切观察,助儿童增强免疫力,发热时正确退热,有病史者避免去人员密集处,定期体检。
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多发生于发热性疾病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主要是由于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一、发病特点
高发年龄:通常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和6岁以上儿童相对少见。这与不同年龄段儿童大脑发育程度不同有关,6个月~5岁儿童大脑皮层功能不稳定,易因发热引发惊厥。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儿童在基础健康状况等方面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影响热惊厥的发生风险。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有热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发生热惊厥的风险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机体感染是常见诱因,如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在感染时出现发热进而引发热惊厥。二、临床表现
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或抽动,面色发绀等,发作时间一般较短,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缓解。
伴随表现:常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部分儿童可能在发热初期体温未达38.5℃时就出现惊厥。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热与惊厥发生的先后关系等)、临床表现来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发热情况、惊厥发作时的表现等。
鉴别诊断:需与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鉴别。癫痫发作不一定与发热直接相关,脑电图等检查可辅助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了有惊厥表现外,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四、治疗原则
发作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儿童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避免强力按压儿童肢体,防止骨折等损伤。
退热及预防复发:对于发热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于有复发风险的热惊厥儿童,可在发热初期使用药物预防惊厥复发,如地西泮等,但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大多数热惊厥儿童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完善,热惊厥发作次数会逐渐减少,多数在6岁以后不再发作。但少数儿童可能发展为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发热及惊厥情况,记录发热体温、惊厥发作时间、表现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儿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当儿童发热时,及时采取正确的退热措施,如体温快速上升时可提前采取降温措施预防惊厥发作。对于有热惊厥病史的儿童,避免带其去人员密集、易感染的场所,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