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颅内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脑膜炎、脑炎引发惊厥,儿童易受侵袭且未及时控制危害大)和颅外感染(高热惊厥是儿童最常见惊厥原因,多在6个月-5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初期体温骤升时发生,有家族易感性)。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颅内疾病(癫痫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反复惊厥,可遗传或后天因素引起;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畸形致儿童神经系统症状;颅脑损伤如产伤、外伤致惊厥)、代谢紊乱(低血糖因喂养不当等致1岁以内婴儿脑组织能量不足引发;低血钙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低血镁可由镁摄入不足等引起且常与低血钙同时存在)、其他(中毒如误服药物等致中毒性惊厥;心源性惊厥因严重心脏疾病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相对少见)。
一、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例如,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等引起,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这些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刺激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且颅内感染若未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快,对儿童健康危害大。
2.颅外感染:各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是儿童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多在39℃以上)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发作时间短暂,热退惊厥多停止,且有一定家族易感性,有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会增加。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颅内疾病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惊厥发作。可由遗传因素导致,如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也可由脑部发育异常、脑损伤等后天因素引起。儿童癫痫的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来控制发作。
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畸形等,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脑部结构异常,出生后可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脑发育异常往往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等。
颅脑损伤:产伤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受到挤压等造成脑部损伤;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的颅脑外伤,可引起脑组织损伤、出血等,进而引发惊厥。儿童活泼好动,颅脑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家长加强防护。
2.代谢紊乱
低血糖: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常因喂养不当、糖原储备不足等引起。血糖过低时,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惊厥发作。表现为面色苍白、多汗、震颤、惊厥等,及时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低血钙: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由于钙代谢紊乱,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惊厥。多表现为手足抽搐、惊厥等,同时可伴有佝偻病的其他表现,如多汗、枕秃、方颅等。
低血镁:可由镁摄入不足、排出过多等引起,低血镁时也可出现惊厥、手足震颤等症状,常与低血钙同时存在。
3.其他
中毒:误服药物、农药、有毒植物等可导致中毒性惊厥。例如,儿童误服含有中枢神经兴奋成分的药物,或接触有机磷农药等,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发惊厥。
心源性惊厥: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惊厥。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脑组织缺氧,从而引发惊厥,但相对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