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按血容量状态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不同类型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与血钠降低速度和程度有关,急性和慢性表现有别,新生儿、老年患者表现有特殊,诊断靠血液生化检查结合病史等,处理需依类型采取措施,且慢性等情况纠正低钠要缓慢以防并发症,儿童纠正更需谨慎。
一、低钠血症的分类及相关衍生情况
根据血容量状态分类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常见于胃肠道失液(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情况,由于钠和水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导致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例如,严重呕吐腹泻的患者,不仅丢失大量消化液,其中含钠,若未及时补充含钠液体,就容易出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腹泻等情况时更易出现该类型低钠血症,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不完善,一旦有液体丢失,钠的平衡更易被打破。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情况。机体钠水潴留,且水潴留多于钠潴留,导致血清钠浓度降低。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钠排水功能障碍,水钠在体内潴留,从而出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若患有心力衰竭等疾病,更容易发生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因为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退,对钠水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常见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等情况。机体钠水平正常,但水潴留,导致血清钠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例如,某些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导致水潴留,出现等容量性低钠血症。对于患有肺部感染等疾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若不注意液体的摄入和排出平衡,也可能出现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二、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特殊人群情况
临床表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血钠降低的速度和程度有关。急性低钠血症(血钠在数小时至1-2天内迅速下降)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脑细胞水肿所致。慢性低钠血症(血钠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下降)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轻。对于新生儿来说,低钠血症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肌张力低下等,因为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低钠更容易影响脑细胞功能。而老年患者低钠血症时,除了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能更容易合并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低血压等,因为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弱,血钠降低可能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的稳定。
三、低钠血症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诊断: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清钠浓度来明确诊断。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低钠血症的类型,以指导治疗。例如,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腹泻、呕吐等失水情况,是否有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来辅助判断低钠血症的类型。
处理原则:治疗低钠血症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是补充等渗或高渗的盐水来纠正低钠;对于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是限制水的摄入,同时治疗原发病;对于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如治疗SIADH等。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缓慢纠正低钠血症,尤其是慢性低钠血症患者,过快纠正血钠可能导致中枢性桥脑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对于慢性低钠血症患者,血钠纠正速度一般不超过每小时0.5mmol/L,24小时内不超过10-12mmol/L。对于儿童患者,纠正低钠血症时更要谨慎,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过快纠正血钠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