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在颜色方面有鲜血便(多由下消化道出血如直肠息肉、肛裂等引起)、暗红色血便(常见于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黑色便(上消化道出血超50-70ml以上时出现,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伴随症状有腹痛(不同疾病腹痛特点不同,如消化性溃疡、肠梗阻、结肠癌等)、腹泻(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便秘(与肛裂、直肠息肉等有关)、腹部肿块(要警惕肠道肿瘤等,如结肠癌、肠套叠等);不同年龄人群便血表现有差异,儿童需考虑肠套叠、直肠息肉等,老年人要高度警惕肠道肿瘤,女性经期需区分经血假象,不良生活方式者及有肠道病史者便血风险不同。
鲜血便:若血液颜色鲜红,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常见于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裂等情况。例如直肠息肉,多是肠道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表面黏膜破损时,血液会随着粪便排出,表现为粪便表面带鲜血,颜色较为鲜艳,一般与粪便不混合。肛裂引起的鲜血便,通常是在排便时或排便后出现,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同时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这是因为肛裂时肛门的裂口在排便刺激下会引起疼痛和出血。
暗红色血便:当出血量较多,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稍长时,会呈现暗红色。常见于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坏死、出血,血液与肠道内容物混合后排出,表现为暗红色血便,同时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会有出血情况,排出的粪便可为暗红色,还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
黑色便(柏油样便):若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70ml以上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后会呈现黑色,且粪便黏稠发亮,类似柏油样。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被破坏形成溃疡,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液的作用后变成黑色,排出黑色柏油样便,同时可能伴有上腹部周期性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伴随症状方面
腹痛:便血伴有腹痛时,不同疾病引起的腹痛特点不同。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便血,多伴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一般在进食后疼痛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在空腹时疼痛明显;肠梗阻导致的便血,常伴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结肠癌引起的便血,可能伴有腹部隐痛、胀痛,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疼痛部位相对固定。
腹泻:便血伴有腹泻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便血、腹泻症状外,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黏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患者通常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及黏液脓血便等表现,腹泻频繁,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
便秘:便血伴有便秘可能与肛裂、直肠息肉等有关。肛裂患者由于排便疼痛,患者常惧怕排便,导致便秘,进而加重肛裂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直肠息肉患者若息肉较大,可能会阻塞肠道,引起排便困难、便秘,同时伴有便血。
腹部肿块:便血伴有腹部肿块时要警惕肠道肿瘤等疾病。例如结肠癌患者,有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同时伴有便血、腹痛、消瘦等症状;肠套叠也可在腹部摸到肿块,多见于儿童,除了便血外,还会有阵发性哭闹、呕吐等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便血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出现便血,要考虑肠套叠、直肠息肉等情况,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除便血外还会有特殊的哭闹表现;老年人出现便血则要高度警惕肠道肿瘤,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相对升高。女性在月经期时,要注意区分是否是经血混入粪便导致的“便血”假象。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的人,患肠道疾病导致便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肠道病史的人,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便血可能提示病情复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