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晚期有局部症状表现,如乳房肿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等,有远处转移相关表现,如骨、肺、肝、脑转移的相应症状,还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发热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可作为依据,包括乳腺钼靶、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病理检查等实验室检查。
一、局部症状表现
1.肿瘤特征:乳腺癌晚期时乳房肿瘤通常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活动度差。例如,肿瘤可能固定在胸壁或皮肤,不易推动。同时,肿瘤局部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等情况,伴有难闻气味。
2.乳房外观改变:乳房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皮肤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使皮肤呈现橘皮样凹陷。另外,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卫星结节,即癌肿周围出现多个小的癌结节,像卫星一样围绕主癌灶。
二、远处转移相关表现
1.骨转移:若发生骨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胸椎、腰椎、骨盆、肋骨等。患者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比如转移到腰椎时,患者可能出现腰部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2.肺转移:肺转移时,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如果转移灶累及胸膜,还会引起胸痛、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气促,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3.肝转移:肝转移时,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食欲减退、黄疸等表现。右上腹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进行性加重。肝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等黄疸症状,同时患者体重可能迅速下降,身体消瘦明显。
4.脑转移:脑转移时,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症状。头痛多为持续性剧烈头痛,呈进行性加重,呕吐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当转移灶压迫视神经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若转移灶刺激大脑皮层还可能引起癫痫发作,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三、全身症状
1.消瘦、乏力: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紊乱,会出现明显的消瘦,体重下降明显,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活动能力大幅降低,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需要他人协助。
2.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由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等原因引起的。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感染等其他情况。
四、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依据
1.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可见乳腺内有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肿块影,肿块周围可见毛刺征、钙化等表现,钙化多为细小沙粒样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超声检查:可发现乳腺内实性肿块,肿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通过超声还可以观察腋窝、锁骨上窝等部位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CT及MRI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灶,如肺部、肝脏、骨骼等部位的转移情况。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对于乳腺肿瘤的诊断以及脑转移等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等肿瘤标志物可能会明显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乳腺癌晚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同时也可以通过病理检查了解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情况,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如果病理检查发现有远处转移灶的癌细胞,也可作为乳腺癌晚期的重要依据。